McNaughton, D: Moral Vision: An Introduction to Ethics[M]. Oxford: Blackwell, 1988.
目录
社会对道德专家的需求越来越大。政府调查委员会被要求设立道德专家席位、医院等对外机构被要求设立伦理委员会。而且,当下的社会风气还给人一种感觉:每个专业人士都应该成为自己领域的业余的道德问题专家。但目前社会上,仍然没有培养道德专家的完整的专业培训课程,更没有教授应用道德理论和理论道德理论的课程。既然目前社会的这个需求能让专业的道德哲学家成为主要的受益者,那么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对伦理专业的就业状况的质疑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这些人的看法只能显现出自己胆小和不审慎。尽管如此,道德特殊主义者肯定会怀疑道德哲学家是否能适应社会的这种新需求,怀疑道德哲学家受到的专业训练是否够好,能否符合这种新角色的要求。当然,道德哲学家还是可以做出很多贡献的。任何让律师和医生反思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内容的伦理学课程都会很受欢迎。介绍现存道德观的主要问题将有助于揭示道德问题的复杂性,帮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在伦理协会中有一个受到良好教育且头脑清楚的道德哲学家当然对社会发展和进步来说有帮助的。但是,道德哲学家能否因自己受到的专业训练而成为道德专家呢?他们有没有可能尚且无法了解自己(何谈带领别人)?然而,道德特殊主义的一些疑问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一个在道德问题上花费时间进行哲学思考的人肯定更能理解道德真理。
不过,道德哲学家可能无法提供有用的道德建议。理由如美学研究一样。只有在美学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人才能审美,才能对美做出适当的反应并拥有一定的灵敏性,所以道德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广泛的生活经验、适当的情绪反应能力和应激敏感性。一旦将道德哲学研究当作职业,那么学术生活既无法使人拥有上面要求的能力也无法将原本的拥有能力的人吸引进高校。
在道德特殊主义者眼中,上面的问题是由道德哲学研究的本质决定的。哲学思考只能给予人伦理学的专业知识、实践性道德问题(例如堕胎或安乐死)的浅显研究。道德哲学家可能在具体情况下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这样一种说法的正确性取决于其所采纳的道德理论的有效性,以及能够实际指导我们的道德原则存在。道德特殊主义者认为,从结果上讲,道德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实践伦理理论的对象是不存在的。就实践伦理的教学而言,鼓励学生和老师被已经死亡的道德理论的错误所误导是有害的。
如果没有正确的普遍性的道德理论,如果我们考虑现存道德理论的好处的话,伦理学教师是否能够存在呢?如果他们无法教导我们什么是正确的道德原则,或者解决道德问题的正确办法,那能教什么呢?按照特殊主义的观点,我们需要被教授的是看待道德事实的方式。因为,艺术欣赏课程也可以不传授一套判断艺术好坏、优劣与否的原则。人人都有道德的盲点,有自己不敏感的道德领域,所以都有能被教授的内容。过去的伟大的伦理学教师,如释迦摩尼和耶稣,他们就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和悖论来带领我们以新的、通透的方式重新看待世界。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好的道德原则,而是更好的道德观。